欢迎进入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2022年 月 日

您的位置:首页/社科新论/正文
分享到:

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推进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0-08 15:37:58 文章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浏览次数: 1227

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推进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小国

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文化禀赋和旅游资源丰富、产业链深度融合和协同互补、发展机制健全的融合发展示范区,更好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优势,促进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蓬勃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然景观多样,文化资源富集,近年来,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在摸索中创新发展。那么,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大势下,如何实现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将是业界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锚定目标谋发展,精气神不可或缺。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期间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和在2019年7月15日至16日考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中,都提到弘扬“蒙古马精神”,要求内蒙古的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因此,传承弘扬蒙古马精神,谋划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既是内蒙古的优势所在,也是实现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那么,内蒙古应该如何以“蒙古马精神”发展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呢?

一、资源活化: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之源

自然景观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天然基底。在文化旅游业中,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往往难以截然分开。文化附着于自然景观之上,让自然景观中富集厚重的文化属性,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内蒙古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辽阔迷人的草原、苍茫无垠的沙漠、蜿蜒曲折的河流、明净如洗的湖泊、茂密原始的森林和气势磅礴的黄河几字湾等。内蒙古的各族民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建筑、音乐、舞蹈、服饰等内涵独特的人文景观,并与自然景观朝夕相处、融为一体,使其演化为具有文化属性和旅游特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跨度极大、少数民族较多,地域与民族之间在历史上的交往交流交融极为频繁,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具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质。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最基础的优质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内蒙古的文化资源包括草原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沙漠文化、农耕文化、兵团文化、马文化等,它们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态得以存续。从文化旅游资源到文化旅游产品,需要一个资源活化的过程。比如马文化转化为马文化旅游产品,就需要整合资源和挖掘内涵。发展内蒙古马旅游,可以整合内蒙古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两都马道”“沿黄马道”“天边马道”“丝路马道”“万里茶道”等五个“马道旅游”子品牌,形成“东-西-南-北-中”全方位网络式布局,“点线面”立体式发展,并与其他旅游资源形成有机互动,打造内蒙古“马道旅游”大品牌,构建内蒙古马道旅游体系,塑造马旅游视角下的内蒙古全域旅游大格局。串联起马道旅游产品绝非一日之功、一年之功,也不是一个盟市或一个旗县区所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跨越多个盟市,打通行政区划间的壁垒,并整合沿线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市场主体、人才团队和社会资金。

可见,资源活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包括资源梳理、资源整合和资源转化三个步骤。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主体应充分发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资源梳理方面,内蒙古各盟市、旗县区都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不少资源已经挖掘出来但并未有效梳理和充分利用,还有许多资源“藏在深闺人未识”。这就需要集合政府部门、地方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和文化学者等各界力量,组成一支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优质队伍,走进传统村落、草原牧区、博物馆、文物现场、档案馆、图书馆和传承基地等场所,全面、深入地开展资源梳理工作,摸清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的家底,为资源活化打好基础。其次,资源整合方面,涉及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和跨区域资源整合两个板块,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等相关主体需要结合资源梳理情况,对分门别类的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并在区域之间进行资源联动。在文化旅游产业运营实践中,资源整合首先是人员和机构的整合。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各类组织之间的有机联动性,直接决定了资源整合的呈现效果。因此,人才团队建设和组织机制建设也是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像迎风奔驰的蒙古马群一样,只有节奏相协、步调一致,才能在辽阔草原上跑出“一往无前”的磅礴气派。再次,资源转化方面,文化旅游资源只有通过项目或产品的形式,才能在文化旅游活动中彰显其市场吸引力和经济价值。资源转化的途径包括项目建设、产品包装、活动策划和体验营造等。无论借助哪种途径来实现资源的优质转化,都需要文化创意的介入。

二、创意赋能: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之术

文化旅游产业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创意产业。要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到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化,文化创意是必然的路径。在文化创意的介入下,文化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元素得以挖掘和展现,并植入或附着到文化旅游项目上,丰富和提升其文化内涵,进而塑造成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是一种创新型思维。在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资源的呈现形式、互动方式、体验流程等都离不开文化创意。这样才能为旅游者提供既保持较高的原真性、神秘性,又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感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而具备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成为“一源多用”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资源的体验元素挖掘出来之后,要使其成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或者使其有效植入原有的文化旅游产品中,就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来实现。文化创意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以文化创意整合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等体验元素,挖掘出来的体验元素只是基础素材,要真正成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卖点,还需要通过激活创意灵感进行元素整合,让体验元素从原始粗糙的状态打磨成精致融合的状态;其次,以文化创意重塑体验性,将有机融合的体验元素结合成体验键码,通过体验价值重塑让旅游体验更为丰富多元;再次,以文化创意打造基于旅游体验的产品品牌特性,进而实现体验价值的再次提升和旅游品牌打造。具体而言,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第一,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取,获得体验元素。第二,对体验元素进行创意,获得体验价值。第三,对体验价值进行设计,获得体验键码。第四,对旅游体验进行消费,实现体验价值。

比如,内蒙古传统意义上的马旅游更多只是骑马体验和观看赛马表演,更深层次的资源挖掘和产品策划非常之少,这就直接导致马旅游在供给侧的不足,游客多元的体验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文化创意作为马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与灵魂的认识越来越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识,用文化创意引领内蒙古马旅游发展成为必须。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利好形势和优良环境的引领带动下,内蒙古马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需要依托文化创意的参与和体验经济理论的支撑,实现马旅游从产品、商品或服务向体验的升级换代。既从质的层面提升内蒙古马旅游供给质量,提高内蒙古马旅游在全国的竞争地位,满足游客对沉浸体验和深度感受的马旅游消费需求,又从量的层面形成马旅游项目的溢价,提升内蒙古马旅游的经济效益。内蒙古目前主要有“马旅游体验产品、马旅游演艺产品、马旅游节庆活动、马旅游展示项目、马旅游文创产品”五大类马旅游产品,五大类马旅游产品并不是完全独立区分,而是存在很多交叉重叠,这既是马旅游产业融合的一大特征,也让内蒙古马旅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号召下,内蒙古马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再往深度和广度延伸。内蒙古各盟市和旗县区可依托当地的区位交通、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等要素,借助文化创意赋能,以马种质繁育或其他优质资源为核心,以马的标准化培育、体验、营销、教学、护理等为支撑,以田园生活、文化体验、健康旅游等为配套,通过多元参与主体利益链接、三产联动高效协同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此寻求新的盈利点,突破传统产业盈利模式,加快推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带动项目地的全产业发展。理想往往趋于丰满,现实又常常流于骨感。要想完成马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建设以马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属不易,需要各地政府部门和文化旅游企业发扬蒙古马精神,咬住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三、科技助力: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之翼

科技的发展从来都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关键因素。在历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都带来了社会和产业的大变革。如今,我们正经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文化旅游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中,科技的应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同样需要内蒙古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向深圳、杭州、上海等发达城市看齐,不断突破自我,在科技的更新换代中勇立潮头。

技术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必要条件,文化成为产业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因此,技术从来都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必然需要借助科技力量。比如,内蒙古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传承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而培养新的传承人需要合适的苗子和充足的时间。在此情况下,录音、录像和VR等科技手段就能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这些技术把非遗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尽量避免因传承人的离世而造成该项非遗的失传。利用科技手段保存下来的非遗再以AR/VR/MR/XR等虚拟技术转化为数字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虚拟体验;还可通过文化创意人才的再次加工和演绎,使其成为可供实地观赏和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其它各类文化资源莫不如是,可通过现代高科技将其转化为游戏、VR视频、AR场景等新的体验形态,同时,在展示或表演某项文化时,借助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能使其更具体验感、趣味性和互动性。

近年来,内蒙古文化旅游行业中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云计算、物联网、AR/VR/MR/XR等新技术并广泛利用,智慧旅游、数字体验逐渐成为旅游管理、体验、服务和营销的主要方式。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是文化旅游产业得以成为产业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外在保障。同时,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又助推了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消解产业边界,让科技在文化的浸润下更有灵魂,让文化在科技的助力下凸显价值。因此,在内蒙古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发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统合效应也必然能够促进产品在旅游体验层面的升级。比如,通过虚实结合的场馆建设、声光电技术应用于旅游演艺、新材料应用于文化旅游商品、NFT数字藏品开发等形式将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的体验元素综合运用,让文化旅游产品在表现形式、呈现形态、展现内容和体验元素等方面都实现多元化,从而形成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

NFT数字藏品开发与运营是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202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内蒙古博物院等全区32家博物馆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文物数字化工作,用内蒙古的56件代表性文物讲好中国“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并集成区块链技术,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文化展示平台“数文探元”,以数字藏品为展现形式,促进文创内容生产和文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唯一性、终身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实现文物数字资产与文创版权的有效保护。2023年6月,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由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打造的“以物说史见文明 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验空间,以内蒙古精品文物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以文化数字化形式讲述历史,让游客能直观感受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和演进路径。游客可使用手机AR识图功能,在指尖探究“C”形黄玉龙等56件内蒙古文物的衍生品及其文化信息。NFT数字藏品在未来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将展现其突出价值。

作为东西跨度极大、自然景观多样、文化资源富集和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极大、自然景观多样、文化资源富集,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需要直面的时代话题,也是一个长时段的系统工程。在资源活化、创意赋能和科技助力中,内蒙古社会各界就要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勇立潮头,敢担重任,协同共赢,持续强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