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2022年 月 日

以“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为出发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民族研究的主旋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了“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并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以下简称“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四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7-20 11:40:55

智库助推城市发展与软实力提升

研究不同城市的发展类型可以发现,中小城市主要是依靠产业的滚动效应来实现持续发展,当然也借助自身的历史文化作为辅助作用;而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类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首先是靠硬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支撑起来,但仅有经济发展而没有智库组织的策划引领支撑,也会缺乏国际竞争力,而且经济的发展会遭遇质量和素质的瓶颈。因此,国际大都市的每一轮发展往往都需要借助城市智库的智力支持来实现。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集中了智力最强大、影响最广泛、覆盖领域和规模最大的各种城市智库。深圳则代表了最初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发展类型,其独特性表现为:最初主要依靠国家的政策创新产生巨大的政策红利,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类城市的发展也转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7-15 11:22:32

文明探源展现中国文化自信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与当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影响深远。探寻中华文明原点标识探寻中华文明的渊源,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先祖早期生活生产发展的探究。中华民族发端于黄河、长江、辽河流域中下游,气候与地理环境哺育出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形式。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中,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7-08 18:37:00

树立“大食物观”: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仓廪实,天下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仍在高位的相互交织、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一轮动荡期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地位愈发凸显。粮食问题不是简单的食物问题,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看待粮食安全问题,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立场的鲜明例证,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大食物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立场的鲜明例证。马克思认为,历史主体始终是从事现实物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6-29 11:26:20

勇立潮头 做奔腾澎湃的时代“后浪”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时代的大潮奔涌向前,每一位中国青年都是立于时代潮头的“后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努力成为奔腾澎湃的时代“后浪”,既是中国青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回望来路,在思考中坚守,做追逐“前浪”的“后浪”。翻开中华历史画卷,随处涌动着青年奋进的身影,他们胸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怀,身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鸿鹄之志,凭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在时代汪洋中披荆斩棘,成为悠长岁月里最耀眼的星火。回望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6-20 20:42:14

跨学科学应成为交叉学科勃发的向导

1985年,我国召开了全国首届交叉科学学术研讨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著名学者到会讲话。钱三强在谈到当代交叉科学发展时曾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交叉科学时代。“跨学科学”,是以学科交叉现象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理论、方法、历史、管理、对策等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交叉学科的哲学、历史、原理和方法等研究,实践应用研究包括科研、教育、管理等应用性研究。中文的交叉学科、跨学科学、交叉科学三个词的词源,均来自英文“interdisciplinary”。在1985年之前,这个词在国内一般被翻译为“跨学科”。1985年全国首届交叉科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6-14 11:50:28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把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基本方针,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以此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持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进认同,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此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5-30 16:53:49

怎样办好一场高质量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能传递学术思想,点燃思想火花;它能推动百家争鸣,激发学者的学术灵感;它能搭建一个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的平台,进而扩大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地位;它甚至能汇集一些政策建议,为国家的内政外交提供学术支撑。我国各地学术单位(高校和智库)每年召开的学术会议不计其数。近两年,虽然疫情大大减少了线下会议的数量,但是线上会议却犹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我国学术界的学术繁荣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然而,必须注意到,许多学术会议的效果和质量未必是令人满意的。这些会议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言人的题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法聚焦会议主题。诚然,会议主办方在邀请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5-27 19:03:11

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上午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与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谈心,并发表重要讲话,精辟阐述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战略使命,深刻揭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鲜明论述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的深厚内涵,生动描述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勉励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的亲切关怀。  我作为教师代表很荣幸能够在座谈会上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备感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5-10 07:45:13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重要论述,是继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对学校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再动员、再部署、再鞭策,从更高境界、更宽视野、更深层次,深刻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方法、价值和要求,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5-10 07:44:08